时间:2025-07-28作者:admin浏览: 次
蓝狮注册编者按:几天前,一则由机器人撰写的地震新闻在朋友圈刷屏,这是继“谷歌智能机器人战胜李世石”后,智能机器人又一次引发热议。那么,机器人“写手”有哪些优势?将会给新闻写作方式带来什么变化?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媒体利用机器人写作的现状,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思考。
5月29日,四川绵阳发生地震。很快,一条题为《绵阳安州发生4.3级地震》的新闻开始流传于网络。内容包含地震参数、震中地震历史信息、地震周边乡镇的基本情况、地震所在县的行政情况,甚至还有两张震中地图,可谓图文并茂。
这篇署名为“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”的560字新闻稿件的作者,是国家地震台网研发的智能机器人。自动写作,自动发布,全程无人介入。取标题、发布地震图方便后期救援、撰写地震参数、搜集地震周边历史情况……根据后台设定的一系列工作程序,仅花6秒钟,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就完成了工作,也毫无疑问地摘得了全球“首发”。
其实,机器人写稿已经不是新鲜事,尤其是在地震领域。2014年3月17日,美国洛杉矶发生4.4级地震,《洛杉矶时报》编辑部机器人用3分钟完成了相关报道的写作发布。在一年多前也已开始用机器人编辑Wordsmith撰写稿件。
国内机器人写稿主要从去年开始。去年9月10日,腾讯财经发布了一篇关于8月份CPI的稿件,署名“Dreamwriter”,这是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。去年11月,新华社公布其机器人写稿项目“快笔小新”,输入一只股票代码,关于该股票的财报分析就能瞬间成稿。日前,第一财经也发布了智能写稿机器人“DT稿王”,并现场演示写作内容和效果。
不过,写稿机器人的应用,并不是所有类别都可以。目前的Wordsmith、腾讯的Dreamwriter都只应用于财经类、体育类报道,但是已经可以进行多版本的推送了。
腾讯财经主编、Dreamwriter项目负责人刘康说,写作报道可以简单分为两类:第一是数据类、组合类可模板化操作的写作报道;第二是更人性化、文学化、需要表达功底的写作报道。
“现有的机器人写作还停留在数据部分,并不是在文学部分。”刘康说,写稿机器人替代的是最基础的第一类,但是更高级的还不能。
以Dreamwriter为例,其写作方式并非简单的资料抓取,而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,在短时间内选出新闻点、抓取相关资料,按照特定的新闻体裁成稿,适用于资料量巨大的财经资讯新闻。机器人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地抓取资料,在准确率和时效性上都优于编辑和记者。
“刚入行做记者的时候,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翻阅报告来获取信息。”资深财经媒体人、第一财经CEO周健工说。据其统计,中国的金融市场平均每天发布大约1900篇公告,而这1900篇公告,一位资深证券编辑需要100个小时才能看完。
相比机器人的速度则要快得多。以一财和阿里合作推出的“DT稿王”为例,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告、财务报表、官方发布、社交平台、证券行情等信息源的海量抓取、分析,它可日阅读3000万字,30天可写完一部四库全书体量的书。
再看国外同行,选择让机器人编辑承担财报工作,也是因为该类文章内容往往单调枯燥,并且对数据的准确度和文章速度要求很高,而这些都是人类的弱项。
善于处理数据、在海量信息中摸爬滚打……机器人的这些“天性”,使得他们不仅在处理涉及数据的新闻时更不易出错,有时甚至还能成为虚假信息的“打假斗士”。
随着技术的持续完善,这些智能大脑的能量越来越不能被低估,甚至有业界专家大胆预测,计算机记者将在未来二十年内成为普利策新闻奖的有力竞争者。
机器人频频“抢饭碗”,记者是否前途堪忧?早在一年前,写作领域的人机大战就已经上演。事实证明,机器人取代记者还为时过早。
在一位资深商业记者与智能机器人Wordsmith进行的“写稿比赛”中,双方坐等一家公司出财报,两“人”同时开写一篇短报道。最终结果,速度上机器人以2分钟完稿大胜人类的7分钟。质量上,机器人的文章获得912票支持,而记者的文章获得了9916票的支持。
“人们难以期望机器人会变换着语气在采访中进行观点交锋,也不能指望它在镜头前随机应变或深入背街小巷明察暗访。”一位媒体从业者说,新闻字里行间与镜头之下都包含着记者的判断、价值观与人文关怀。机器人写手却无法完全具备人的灵活性和创造力。
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看来,随着机器人写稿能够实现在灾害、体育、财报等规格化新闻资讯的精确、迅捷发布,并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智能化学习,未来新闻人应该把精力重点放在机器人无法完成的调查性、深度解释性报道上。
“以前编辑需要细致查很多数据,花费很多时间才写出一篇稿子,但是现在这些工作可以交给机器做。不过重点稿件还需要人工审核,将来记者编辑可以做最后一道把关人的角色,然后把精力解放出来,投入更高级的工作。”腾讯财经主编、Dreamwriter项目负责人刘康说,这才是写稿机器人被开发的初衷。
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,5月29日10时14分在四川绵阳市安县发生4.3级地震,震源深度13千米,震中位于北纬31.49度,东经104.29度。
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,震中周边300公里近5年来发生4级以上地震共63次,最大地震是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.0级地震。
本次地震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有七一村、高山村、新田村、龙台寺、三道碾、新春村、大溪村、唐家巷子、郭家庙子、张家大院,20公里内的乡镇有迎新乡、秀水镇、雎水镇、睢水镇、河清镇、沸水镇、塔水镇、安昌镇、桑枣镇、乐兴镇。距离最近的县级市绵竹市18公里,距离最近的地级市绵阳市37公里,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成都市95公里。
安县四川省绵阳市下辖县,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,地理坐标:北纬31°23′~31°47′,东经104°05′~104°38′,东与江油,东南与绵阳接壤;南与德阳,西南与绵竹相连;北与北川,西北与茂县毗邻,2010年,安县辖15镇,3乡,幅员面积1189平方公里。2010年底,安县总人口43.65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37.33万人,非农业人口6.32万人。2012年,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.01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较2011年增长13.40%。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。海拔600米。
(以上内容由机器于2016年5月29日10时23分14秒自动编写,用时6秒,测试阶段仅供参考)